第五十章 红糖水(下)-《正味记》
第(2/3)页
溶月瞧了瞧头上的太阳,重新推了门进去。
*
傍晚吃了饭,赵二太太习惯出来走走。从她的屋子走到花园,绕着赵府不大的花园走一圈便是消食了。
赵二太太喜欢走在一排鹅卵石铺成的石子路上,来来回回地走上个三趟,脚底便觉得有团火涌了上来,很是舒服。
她轻声地同金莺道:“老太爷的园子修的就是好。我最喜欢这一处了。”
金莺扶着她走在边上。环视着周围的花草,笑道:“我可不懂。不过我却喜欢五姑娘住的地方。那个复廊真是好,有在杭州府衙的感觉。”
“你还不懂?这都说的出来。那日我去刘家赴宴,只觉得她们那屋子憋气的慌,抬头只能瞧见巴掌大的天空,实在难受。”
“是。若是叫我在那里住上几天,我一定受不了的。”
赵二太太冷笑道:“就那样的人家,还想跟咱们家攀亲事?她那个姑娘言行举止连我家的二等丫头都不如。还想说给三儿,就是九儿我都不愿。以为自己在这县里算是个人物,就不知道天多高海多深了。”
“那位刘少奶奶却是不错。我看她的言行举止都不一样。”
“也不过是草寮飞出个凤凰来。配刘家那样的人家足够了。”
金莺笑道:“三少爷人品好,学问也好。所以别家的太太才中意三少爷,太太如今又要操心三少爷的婚事了。”
“等他中了举人再说。只要他现在不给我惹事,我就阿弥陀佛了!”
“老太爷要过寿,不知道老爷可赶的回来?若是这样,就团圆了。”
赵二太太掐指算了算:“大概就是这两天吧。上回不是来信说是已经准了假,出了京城了。若是能待到三儿乡试后再走就更好了。”
“老太爷一定高兴。我昨儿去瞧七姑娘,见她跟五姑娘一起绣了百寿,打算献给老太爷做寿礼,活计真是好。”
赵二太太点头道:“她既然跟五侄女处的好我也就安心把她放到这。都是从我肠子里爬出来的,独她一个没气性,畏畏缩缩地,我一见她就生气。”
金莺赔笑道:“七姑娘不过是身子羸弱了些,我看着她对太太很是孝敬,一直都在拣佛豆,说要等三少爷中了进士才功德圆满。”
赵二太太面上微微lou出一些笑容,指着一边道:“你方才不是说那端复廊精致么?我现在有些兴致,你同我一起去逛逛,那里还引了一处活水,甚是不错。”
天已然有些黑了。金莺打发跟在后头的小丫头回去取灯笼:“到五姑娘院外头的竹林寻。”
“五侄女没投生好。”
金莺知道赵二太太最讲究出身,忙应道:“可是在老太爷跟前不比在叔老爷跟前要好?那位连位姑娘都容不下。”
赵二太太冷哼一声:“现在好有什么用。一辈子就守着这巴掌大的地儿,能有什么出息。”说着说着,赵二太太又扯到了儿子身上,“你看看,一个厨子的女儿都敢在三儿跟前搔首弄姿的!你看看她那天没王法的样儿!若是我家的丫鬟,早就乱棍打死了!”
“太太,如今人也走了,别再气了。”
赵二太太沉重地呼吸了几次,这才丢开,不再说烦心的事。
她扶着金莺的肩膀沿着复廊慢慢地行走着。幽幽地传来一阵花香,赵二太太不禁多吸了两口,但觉得全身疏通,胸口那堵气顿时也消散而空,她忍不住追寻着花香而走。
金莺本想提醒赵二太太去五姑娘的院子是在这边,见赵二太太一味地转了方向,也不好开口,只得微微地叹了口气。
赵二太太觉得这股子花香实在好闻,心里盘算着,明日叫人摘些回来,给自己做个花枕,枕着睡觉定能安眠。这些天为了三儿的事,确实让她费了不少心思。不过现在终于把那对父女弄走了,终于可以安心了。
自己好久竟没闻到过这种花香了。她想起才成亲的那回子,她院子里就种了这种花,一到晚上淡淡的香气就传到屋子里,最是好闻。
那时候自己同赵佑楣常坐在一起谈论诗文,或是下棋作画,有时候,赵佑楣还为她读书,那醇厚的嗓音,勾起少女萌动的心,一丝丝的甜在心底。
渐渐地。生了孩子,赵佑楣中了进士,外放做了官,两个人也就淡了,自己同他好好说句私房话的机会也少了。每日就看着他穿了官服出去,再穿了便服出去应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