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自然,杨康也不会少了在这帮少年男女们面前露面,毕竟这帮人可是杨康未来事业的骨干,杨康在洗脑教育方面也绝不能懈怠。 一定要让这帮人未来只听自己的号令,而不是金宣宗抑或是完颜洪烈、火工头陀等人的号令。 在情报方面,派去金国各地的人也已经在当地就位,或扮作商贾,或开家小店,总之是潜入平民之中,大多数还是前往自己的家乡。 这对那些不愿为金国欺压汉人却遭到强逼而来的那些人来说,实在是乐意至极,因而,许多的武林之中讯息、江湖讯息朝杨康传来。 因而,杨康在这方面,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了些。 在招募到一定的人手后,杨康在西夏、蒙古以及南宋都派去了一些人去刺探情报。 只可惜这些讯息中,有效信息并不多,杨康本就对当时武林之中的细节不甚了解,加之当时的情况实在有限。 而且这些情报也不一定是真的,加入左赤龙堂中的人,也并非没有敌人的奸细。 不过杨康也并没有着急,情报工作,虽说搜集到情报的效率并不如何,但路要一步一步走,杨康也只是用他们来了解天下局势的变化,相信这方面未来绝对会对自己大有裨益。 至于在财政方面,杨康起初相当依靠金国拨给的经费,其中相当一部分还被火工头陀夺取,好在有完颜洪烈已经完颜守绪的资助,才能顺利挺过前面的困难时期。 等到杨康派往大理的人,按杨康给予的技术工艺,酿好酒、制好白之后,杨康便将他们兜兜转转地售出,并且对外宣称是进口大理以南的小国的,充当奢侈品。 这精酿的酒,杨康便随意给他命名为康酒,纯度比之以前要高了不少。 金人大多性子豪爽,喝酒乃家常便饭,这白酒一下子便畅销起来,甚至武林之中的不少好汉,也曾试着法儿想要喝这康酒。 只是杨康初时生产,数量不多,部分赠予皇亲贵族、高官侯爵们,部分售卖,还留着一部分,放在自己这左赤龙堂中,吸引着不少好酒的武林之辈前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