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第一次犹豫-《从1998开始崛起》


    第(2/3)页

    系统详细列举了世界上目前出现的量子计算理论以及成果,并要求找出最切实可行的一种。

    陈别江无奈只能按图索骥。

    还好量子计算机的研发不是秘密,因为还都处于起步。

    他发现最早也就是1982年,Feynman发展的的设想,他提出量子计算机可以模拟其他量子系统。

    为了仿真模拟量子力学系统,Feynman提出了按照量子力学规律工作计算机的概念,这被认为是最早量子计算机的思想。

    1985年,牛津大学的DavidDeutsch在发表的论文中,证明了任何物理过程原则上都能很好地被量子计算机模拟,并提出基于量子干涉的计算机模拟即“量子逻辑门”这一新概念,并指出量子计算机可以通用化、量子计算错误的产生和纠正等问题。

    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研究领域由于若干原因被冷落了。首先,因为当时所有的量子计算机模型都是把量子计算机看成是一个不与外界环境发生作用的孤立系统,而不是实际模型。

    其次,存在许多不利于实现量子计算机的制约因素,如Landauer指出的去相干、热噪声等等。另外,量子计算机可能易出错,而且不易纠错。最后,还不清楚量子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是否比经典计算快。

    1994年,ATT公司的PererShor博士发现了因子分解的有效量子算法。

    1996年,yd证明了Feynman的猜想,他指出模拟量子系统的演化将成为量子计算机的一个重要用途,量子计算机可以建立在量子图灵机的基础上。

    然后就是东洋于2000年10月开始为期5年的量子计算与信息计划,重点研究量子计算和量子通讯的复杂性、设计新的量子算法、开发健壮的量子电路、找出量子自控的有用特性以及开发量子计算模拟器。

    而去年。

    加拿大DWave公司号称成功研制出一台具有16昆比特的“猎户星座”量子计算机,并于2008年2月13日和2月15日分别在加州和温哥华展示他们的量子计算机。

    陈别江将这些信息整理后,立即成立量子计算机部门。

    这次是苟建生带队。

    期间系统提示了一次。

    那就是和加拿大公司联合,获取猎户星座计算机的。

    陈别江立刻指示苟建生往这个方向努力。

    白羽如今大名鼎鼎,对方很快答应。

    双方随即在西虹市和温哥华两处建立起研发中心。

    08年末。

    苟建生团队研究有所突破。

    他们吸取对方知识后,独立完成了10个超导量子比特的操纵,成功打破了目前世界上最大位数的超导量子比特的纠缠和完整的测量的记录。

    加拿大团队受刺激,也在09年初,在超冷原子量子计算和模拟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在理论上提出并实验实现原子深度冷却新机制的基础上,在光晶格中首次实现了100对原子高保真度纠缠态的同步制备。

    但苟建生团队反手一耳光。

    他们在09年中,就直接实现了1250对原子的高保真度纠缠态的同步制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