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吴见华脸涨得通红,马厂长前天就出差了,昨天就没联系上,为保证试车进度计,没经请示就答应王近之把货拉回来了,手续上确有欠缺。 “高智商的往往低情商。”科长嘴里嘟囔了一句,“也罢,你们出个借条,先在财务上暂支,下不为例。” 事情总算解决了,吴见华与王近之松了口气。 这事留下了后遗症,对两人的今后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根筋,不会看脸办事,是醉心于搞科研的人的共性。 (本章完) 第33章 催化剂釆购的雷区 又是周末数据汇报日,金科长出差回来了。马厂长一进来,就感到气氛有些异样,会议室中,两组人马,两种面貌,金科长郑丰平富贵山等一组脸色红润可双眼却失去了一周前的神彩;吴见华王近之张吾忠等头发凌乱,面容憔悴可双眼却如饿狼似的充满杀气。 “或者,这次你们先说一说有什么进展?”马厂长转头问吴见华。 “我们对催化剂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用四氯化钛作催化剂,经过一轮优化,目前,得到了合格产品,除反应时间,温度等细节与原工艺不同外,设备与后处理等条件及收率水平与原来的完全相同。我们得出的三批实验数据如下。”说到这里,王近之与张吾忠在黑板上展开一张数据统计表。收率,生产条件,生产周期一目了然。“实验室订购的催化剂估算了一下,足够做一次中试。”吴见华说完这句话后退回到坐位上。 金科长的发言无了上周的底气,出差杭州上海一圈下来,找不到这么高温度的导热油与这么高真空度的真空机组,路线无法产业化。有如中国足球队的临门一脚踢飞了必进的点球,与成功失之交臂,金科长心中一万个不服气。 中试成功了,四氯化钛催化剂用的是试剂。中试可以不计成本,大生产成本是必须重点考虑,这一类小群的化工原料价格与供货厂家在化工七日讯中是无法查到的,必须另想办法。 在高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秋涛路上的化工经营部,那里有四千克装的四氯化钛工业品,八十元每瓶,价格只有试剂的十分之一。怎么运回工厂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刺激性气味,工厂需要三百多千克,数量大,无法象上次一样用载客的黑车带回。 根据高老师给的驾驶员的联系电话,有一辆常给工大校办厂运货的皮卡,答应可以用一千七百元的价格把货送到建德。可是,由厂里规定计,五毛钱吨每公里,货运的标准是三百公里三百千克计算下来只有四百元钱,与一千七百元的总额相差太远。电话请示供销科的施科长,得到的答复是按公司制度办。这怎么操作呀,那时候没有手机,带货的方式是找到大型的货车停车厂,看货车牌子一个个地问的,化工经营部地处偏辟,难挡顺路车,城里挡的顺风车都因数量太少而拒绝,根本不愿意绕道带货,雇货车吧,这数量又忒少了,运费不合算。整整一天,王近之在杭州联系没有结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