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氢源之争-《小人物的医化三十年》


    第(1/3)页

    第175章  氢源之争

    第二天,王近之正式在清旋合成化工厂办公室提交了入职表格。

    “真的入职不后悔了?”

    “真的,你替我把入职手续全办了吧。表格全部填写完成,你检查一下。”王近之催着办公室主任。

    “还有主动投入鬼门关的,我就不客气地把你的名字录到阎王薄上去了。”办公室主任边开玩笑边给办理手续。

    “小王的入职手续办好了吗,办好了叫他到我的办公室来一下。”正说着呢,金厂长也特意下楼来打招呼。

    说是技术部门的会议,技术部只剩下两个实验员,都不是科班出身的,一个叫南民的,是从工人中抽调过来的,原来学的是机械,实验室干了倒有十几年。另一个叫谢云龙的年纪比较轻,因为客户的产品需要先进行小试验证,所以,从车间工人中抽调上来,专门做加氢验证的小试,在加氢上有很丰富的经验,但没有化工理论基础,其它的几个老实验员在这两年里因为企业效益不好,先后辞职下海打工去了。

    “今天讨论的主题是氢源,你们都已听说了,我们的合成氨要停产,合成氨一停,氢气就没了,代表着我们的双氧水与加氢车间都要停产,我们必须要有氢源才能保证我们的企业生存,我想听一听大家的想法。”三人面面相觑,那两个不具备化工基础知识,什么也提不出来。

    “小王,你来说一说,了解多少就说多少。”金厂长客气地招呼道。

    第一天就问决策问题,这是工厂高层才能决定的事,一个入职才一小时的新工人,虽然昨天作了一个晚上的功课,可没任何职务谈论这个实在不合适。王近之迟疑了一下,没有发言。

    “这只是技术部门的意见,不代表其它,大家畅所欲言。”金厂长鼓励着说。

    在梅州做三乙胺产品的时候,用的是甲醇与氨水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产品,原理就是甲醇裂解,中间可以生成一氧化碳与氢气,其它产氢方法是电解水,最原始的双氧水技术就是这么做的,电耗成本很高,后来被淘汰了,不可能走回头路,王近之接触过相应的催化剂,对成本有所了解。

    “要不,了解一下用甲醇裂解法生产氢气,成本不高,我在梅州有所接触,技术上,教授与我以前也有联系。”王近之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个的意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