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零的突破-《小人物的医化三十年》
第(2/3)页
改变了显色方法,在硅胶板上涂上浓硫酸,然后,烘箱里一百五十度烘烤它,半小时后取出一看,出现两个小圆点,一个产品点,一个原料点,对比面积,产品点占比大约90%,反应肯定发生了,只是没有完全。主因应当是催化剂活性不够。
根据不同的消化方式,镍触媒有w1至w7共七种,没性由低到高,骨架也各有不同,要细化还需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选择,上次的消化接近w4型,那么,本次我按w7型消化后加氢一批再点板试一试?先冲极限,再进行细选,这是化工中常用的方法,w7是常见镍触媒中活性最高的,消化结束后,用自来水清洗的时候,火四溅。
这是给我的礼,代表着消化的触媒活性足够强,看着露置在空气中的镍触媒散出火,王近之的心情相当不错,又不知觉地哼出快乐的小调。
成功已是必然,细化还需时间,仅此而已。
(本章完)
第181章 零的突破
“女子生产得怀胎九个月,一个产品一天就出来,不足月生出来的只能是早产儿。”王近之笑了笑说。
“你说谁的儿子是早产儿?”工人气凶凶地脸色都变了,可能王近之的话真的刺痛了他心底里某个痛点,他真的有个不足月的早产的儿子?
边上的人急忙拉架,“王工你走吧,实验的事归实验。”
转天,王近之还是一大早地来到了实验室,一个人费力地转开加氢釜,压力一百公斤,转开釜上的螺丝需要一定的臂力。反应液退出来了,用硫酸中和到强酸性,结果,分层出一层油状物,气味闻着特臭,不是固体。
如果是苯甲酸,应当是白色的结晶体,现在,是无色透明的油状物,只有一种可能,真的被加氢并生成目标产物了,因为这个化学结构特简单,苯环一被加氢,共轭键被打开,就只有一种结构的可能。不是原料,只能是产品。
点个板看一看是否有产物生成?根据这两个结构式与极性,用乙酸乙酯与正己烷作为展开剂应当可以分开。
爬板二十分钟后,王近之用电吹风吹干,打开紫外灯观察。卧槽,只有一个原料点,没有产物点,如果不反应为什么会吸氢放热,并且硫酸中和释料后物理性状也发生改变,这违反了化学常识的嘛,是展开剂配制比例不对吗,没拖尾,就一个干净的圆点,证明个人配制的展开剂比例符合实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