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三百批环己甲酸-《小人物的医化三十年》


    第(3/3)页

    “小王,我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猜测其中写的是你,怎么回事啊。”应副总从凳子上摸出一本杂志。

    这是一本化工类杂志,其中的文章就是环己甲酸工业化,署的是苏老师的名,文章中写道。苏老师如何如何指导某厂的技术人员突破了镍催化剂选型与消化技术,又如何如何劝导对方技术人员应当有产业化的概念,不能把思维停留在实验室上,比如,实验室的旋蒸在生产上是不可能采取的,管道放大不能按实验室的比例放大等等,情文并茂。

    好有趣的事情,黑白刚好倒了个,王进水冷笑了几声,说起了从头到尾事情的经过。

    “说实验指导,我也忍了,他是老师,这个产品源头上说还是他拉的皮条,教课书上,w1~w7确实也是这么个消化的,至于细节,指导者不需要详细地了解,只把握大局。说到产业化我就一肚子的气。”王近之狠狠地灌了自个几杯啤酒。天底下居然有这样无耻的教授,自个拼着老命反对,人家一搞好,冒功冒了就冒了呗,不能倒过头来把自个的错误扣到人家的头上吧。不过文章中并没有指名道姓,王近之也不能据此而做些什么。

    “换个单位,到我这里来吧,我知道这绝对不是你的作风,你的专长就是产业化,可是,苏老师是轻旋的技术后台,你在那里绝对不会有出头之日的。”应副总倒满啤酒敬了敬。

    “做人不能出尔反尔,再说,三百批料就要完成了,这个赌约我不能输。合同三年,过了三年后再说吧。”这是做人的气节与底线,合同签了,总得言而有信。

    第二天上班,工人也知道这事了,因为杂志轻旋就订了一份,阅览室里就能看到。

    “王科,你得告他去,做人不带这么个搞法的,怎么个为人师表?那天开会时我们都在,可以给你作证。”在车间里,最聊得来的徐海风与王金宝都找到了车间办公室,提起杂志的内容。

    “犯不着为这事而生气,就当我被狗咬了一口呗。”王近之不假思索地回了一句。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