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九千认证-《小人物的医化三十年》
            
            
            
                
    第(3/3)页
    要引入一个体系,总得要有其它企业成功的版本,最好是相似性质的生产企业,只有指导原则,管理人员没有这么高的文字水平,在实际工作上是无法操作的。可相似企业往往就是竞争对手,出于保密的需要,他们不可能提供给誓太灵自个企业的模版。
    经过政府的介绍,誓太灵企业联系上了咨询机构的9000认证辅导员,对着辅导人员提供的9000认证模板,王近之等一时之间呆在当场,板本是某生产水泥的大型国营生产企业的全套9000认证文件。虽然说同是9000认证体系,可是,水泥生产跟医药中间体生产之间的距离也太远了些吧,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
    “我们也没有办法,医化企业都有保密的要求,要不,我们手头上还是钢材企业的认证版本可以供你们参考。”辅导员的口气里透着些无奈,钢材水泥等都是国营的大产业,标准化时间久,无保密的要求,所有资料是对外公开的。
    作为企业直接负责人,不可能不表态,吴经纬吴总见状发言道:“企业管理总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来的,我们企业在初创期,还把不得随便在车间墙角大小便写入管理制度呢,农民工多,历史发展阶段就这样。
    我们着手改吧,有总比没有好,小王你的笔头快,负责工艺部分的编写,小桂,套路熟你编写管理部分,先理出一份自个的版本大家再讨论确定。方总在台洲药业也曾搞过,到时请他把一把关。”
    9000体系包罗万象,从生产到后勤,从仓贮到现场,由桂鸿宾与王近之牵头,章海良、陈骨良、卢纯平等车间主任共同参与,在一个月后,编出了一整套的体系文件。能不能符合生产管理的实际?几个人心中完全地没底,只一个共识,有总比没有好,推行下去或许会有成效。
    方擒虎只有偶尔指点一二,没有过多的切入,双方属于不同的企业,所站的位置不一样,利益考虑角度不尽相同,他也有自个的顾虑。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