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左氧扩产-《小人物的医化三十年》


    第(3/3)页

    “你们跟我想到一块儿了,我个人的设想是,油漆嘛,大部分都是配方型产品,产能很大的,突击生产一些放着,再在乡下租几亩地,搬一些用不着的反应釜凑个生产车间出来,宁然用原来的历史的牌子,这个车间改造成左氧生产车间,我想老总会同意的。”陈总深有同感地提出自个的意见。

    有了陈总的这句话,大伙放心了些,因为王近之的弟弟是搞电脑的,平面示意图的设计就交给王近之与阮森明落实了。

    私人企业对设计的要求不高,只是在纸上画上一个一个的圆圈,标明大小与尺寸,大家看得懂就行。用不了一小时,王近之就拿出了两套方案,回到酒席中。方案一是不拆原来的水泥面与钢平台,改造费用最低,但不太美观,方案二是水泥楼面全部砸掉,钢平台重构。经过讨论,确定采取方案二。

    “谈好了,老总给了我们一个半月的时间,要求把老车间拆掉,新车间建好。你立即开始画图纸,只要平立面图与流程图,其它的我来搞定。”陈总从胡总的办公室里出来,到了吴总办公室,笑咪咪地对王近之说。

    “设备又得从废旧市场运了吧,安装也许来得及,调试不知要多久。”王近之摇了摇头,上次的工程调试现在还心有余悸。

    “这次不一样,有钱,在运来之前,我们把钱付足,对方拆好了运到这里,全部在我们企业的现场开大盖检查,再给我们现场组装回去。”陈总又是招牌式的微笑。

    这服务确实周到,相当于免费给我们把设备就位完成掉,省却很多的精力。王近之陪着陈总带着汇票跑了一次路桥,选好设备。

    汇票在手,受到的接待规格立马上去了,选设备的这两天,老板把他俩捧若上宾。

    “不要跟我说什么深圳速度,我们在一个半月内完成一个化工车间的建议,这在深圳恐怕一年也拿不下。”出差碰到大学同学时,王近之不无得意地说。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