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氧烷基突破-《小人物的医化三十年》


    第(3/3)页

    “左氧的事暂时告一段落,目前,碘海醇虽可顺利产业化,但母液料实在太多,到现在为止,除氧烷基比较高些外,其它指标都不错的母液料也已有十多吨,只要拿回二吨,就是四百多万钱,公司的资金面就会宽松不少。小王,手头上其它实验全部停掉,先集中精力解决这个问题,一个月时间够吧?”吴总征询道。

    一项技术能否突破,关键是思路是否对头,氧烷基是老大难,普通的方法大家都试尽了无铰,现在是八字也没一撇呢,王近之自然不敢冒然地答应,回复说:“先向章海良陈骨良等了解一下情况,明天再给吴总你回复。”

    数据汇总结果,反应液氧烷基平均水平约为百分之一点四,过树脂后峰群的峰型发生变化,数值基本不变,第一次精制去除率百分之五十左右,第二次精制去除率百分之二十几,第三次精制百分之十,再后来就没效果了。

    “图谱主峰为什么是两个峰,并且比例也不一样?”对着液相图谱,王近之不解地问。以前接触的化合物,主成份都一个峰的。

    章海良抓了抓后脑勺回复:“这得问卢纯平与李均森了,分析一直是他俩在搞的。”

    吴总接过话题在边上进行了说明:“这个嘛,从水里出来的与从有机溶剂出来的,主峰比例不一样,共三组不同的结果,可能内部存在构成的相互转化吧。”

    王近之思考了几分钟后,回复吴总说:“有没有这么种可能,喷雾时是水溶液的构成比例,重结晶后向正丁醇溶液构成比例变化,全部变成正丁醇构成时,精制效果也就没了。换句话说,高温水溶把构型转回来,再喷雾精制,对氧烷基又有了精制效果。”

    这可以解释第一次正丁醇精制时有全溶再释晶的现象,后二次精制即使加大正丁醇倍量也始终不能全溶,是个研究方向。

    不曾想,吴总的性子比王近之更急,一听有些道理,急忙向桂总与章海良下令:“现在喷雾塔是空的,车间取一百千克母液料热水溶解后喷出来精制试验一批。”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