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放大效应-《小人物的医化三十年》


    第(2/3)页

    只需去除掉一个前峰即可,本身纯度又高,数量又少,只九小时,过柱完毕,全程无导常!

    纳滤浓缩,活性碳脱色后,电导率也没见异常,混合树脂处理,加入量不到小试的二分之一,电导率就已合格,喷雾干燥得到产品,经分析所‘有指标都达到国外药典的要求,与小试样品对比,液相指标更优。这个很好理解,多过了一次树脂分离柱,又分掉了一些前峰与后峰杂质,收率就惨不忍睹了,只有小试的一半。

    多了阴阳树脂的损失及过柱损失,这个可以理解,但为什么要用这么多阴阳树脂的原因没找到,再投一批中试?王近之向吴总请示。

    “投吧,本次中试数据必须收集完备,为将来产业化提供参考。”吴总依然是一切以尽可能快的产出产品为先的观点。

    (本章完)

    第422章  放大效应

    一如既往的,吴总一收到小试样品合格,商量着立即下指令安排中试。方擒虎总与徐龙川总当即表明自个的态度说:“一是客户还没反馈,二是小试条件并不成熟。这么急就开始中试,可能会给中试带来后遗症,同时,研究资料不足,事后很难补充。”

    “资料中试后准备更有说服力,抢占市场制高点是企业第一要务,技术不成熟资料不完善的,让它在中试中暴露出来,补充完善即可。试不试的问题不再讨论,现在只讨论怎么试。”吴总一锤定音。

    在这个问题上,王近之与吴总高度一致,先有产品再有市场,而不是先有成熟的产品,再有市场,技术成熟是一步一步来的,一口吃不成一个大胖子,但胖子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

    新产品研发归吴总直线管理,最后大家以吴总的意见为准安排碘克沙醇中试。

    反应是均相条件下进行的,温度条件平和,放热量不大,所以,中试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放大效应,终点反应结果,转化率百分之五十六,杂质构成也与小试差不多。

    开始过树脂了,前洗脱液的倍量与组成也与小试的处于等同水平,主馏份的洗脱用水倍量达到二百七十倍时,氧烷基开始突跃,可以停止收集产品,纳滤后进行后处理了。分析结果显示主峰与杂质构成也与小试相同,成功在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