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生日晚宴-《小人物的医化三十年》


    第(2/3)页

    “我们?等的只是你吧。”妻子生气地说道:“以厂为家我不反对,男人嘛,得以事业为重,可不能变成了只要厂不要家。”

    好说歹说,求爷爷告奶奶的,妻子才破涕为笑,与王近之一起来到大排档。

    酒不醉人,奉承的话却绝对的比酒更易让人心醉,因为即将可以拿到奖金,大家都很开心,席间,多是夸奖王近之水平高,为人仗义的声音,老公受人尊重,妻子自然开心,没几分钟就举起杯来,喝得比谁都爽。

    日记上,王近之记下这一个有纪念意义的一天,2007年11月13日,是我碘普罗胺小试成功日也是我的生日。

    (本章完)

    第443章  生日晚宴

    难道是出事故了?王近之急忙跑到二楼实验室,原来,潘满建发现,用车间浓度很稀的加氢液进行碘化反应后,居然析出类白色的固体来,凭目测与基本常识就可以推导,这个固体绝对不是盐,而是质量较好的碘普罗胺碘化物!

    无心插柳柳成荫,就这么着,碘化难题就突破了。课题组又连续投了六批小试,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得到纯度在98.3%~98.7%之间的产品,摩尔收率接近90%,把这个料全部在中试中进行碘化,得到十多千克碘化物,小试的原料绝对不愁了。

    羟基保护与氨基与酰氯反应没费半点劲就完成了,水解脱保护基后,课题组开始实验室过分离树脂。

    怎么回事?好象分离情况不太好。王近之对着液相图谱分析着,两个小杂质跟着主峰跑,虽然说与反应液相比有一定的提高,可提高的幅度不大,根据结构分析,最大的可能性是上了两个氨基甘油或两个甲基氨基甘油的对称体,因为分子结构式太类似,所以,分离难度极大。不过,好在单酯酰氯的质量很好,这两个杂质峰虽然不合格,可也接近合格值。

    “因为物料的性质太接近引起的,加大树脂倍量,减慢洗脱速度,分离得到几克液相指标合格的样品再说吧。”王近之叹了口气,实验室最大的树酯柱只有2升的体积,放大到50倍的倍量,每次装料只有40克,试验阶段不讲收率,分离得到的成品只有20克,再经过精制脱盐等程序,拿到15克成品就是最好的结果了,而造影剂类产品全分析就得30多克的样品。也就是说要交出200克加上分析需要的量,总共得多于230克,11批的小试样品呢,这得多少天啊。

    为了分离效果,洗脱速度放慢,三个实验员通霄过柱,三天后,得到样品22.6克,液相指标全部合格,其它指标因为检样不够,无法分析。

    王近之把样品拿到吴总的办公室,吴总面授机宜说:“进入中试,用中试的可装料100l的小柱进行分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