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深算-《唐朝小卒》


    第(2/3)页

    “臣监察御史大夫郭光琪启奏陛下:臣弹劾陈嘉佑私调兵马,企图谋反…”

    “臣监察御史大夫霍羽时启奏陛下,臣弹劾陈家兄弟勾结突厥颉利可汗,预谋造反谋国…”

    …

    一时之间,朝中再无一人说话。谋反?满门抄斩,诛灭九族。就是给陈家兄弟十个胆子,恐怕他们也不敢。这些御史还真敢弹劾出来。张说思考着吴令珪的意图,如果想要陈嘉崇、陈嘉佑罢官致仕,完全没有必要弹劾谋逆。如果弹劾陈嘉崇谋逆,张说定然不会附议。同朝为官,哪怕再怎么看不起对方,亦不能如此下作。吴令珪此举于火上浇油,烧的有些过了。除非和陈嘉崇有深仇大恨这样做欲置人于死地,否则反而达不到目的。

    事情似乎有些不妙了。

    裴光庭平素很少和吴令珪沟通。昨日决定弹劾之时,唯独忘记了这位御史中丞。谁知道吴令珪偏偏在这个时候骤然发难。弹劾谋逆大罪?太急功近利。任谁都清楚,吴令珪的弹劾完全是无的放矢。更为可笑的是后面还有几个监察御史一同控诉。

    明显告诉文武百官御史台不和。

    李隆基看着台阶下叩拜的、站立的群臣,同样在思考怎么定夺。吴令珪弹劾陈嘉崇谋逆,不用脑子想都知道这是空穴来风肆意诬陷。御史台沉瀣一气要置陈家兄弟于死地,该如何处置?

    张九龄一直冷眼旁观,就在陈家兄弟在劫难逃之时,吴令珪的弹劾直接将前面御史大夫裴光庭营造的氛围一举击碎。如果皇上相信陈嘉崇谋逆,李隆基就不是开创开元盛世的明君了。吴令珪看似要置陈嘉崇于死地的弹劾,无意中给了陈家兄弟一条出路。张九龄在想吴令珪和陈嘉崇之间有什么关系?

    沉默太久了,李隆基终于下了决断。

    “陈家三子形骸放浪,口出妄言,本因从重处罚,念在尚书省右仆射陈嘉崇鞭笞四十,现已知错,不予追究。陈嘉佑违逆皇后懿旨,虽有不察之因,罚俸一年,迁江州司马。陈嘉崇教子无方,酿成恶果。念在知错能改,罚俸一年。吴令珪所奏陈家兄弟谋逆之事,交大理寺勘察。”

    “退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