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北巡-《唐朝小卒》


    第(2/3)页

    “禀皇上,前方道路坑洼,有不少行人,导致大军缓慢。”

    “这时节哪有这么多行人?”

    …..

    李光弼得到探报早已纵马走到队伍前面,看到前方竟然是官兵押送的一辆车队,问清楚这些人正是潞州前往并州运送物资的车马队。驿道原本就有积雪,车马队经过之后,整条道路泥泞不堪。看到大军经过,这些车马队的押送官员主动让开道路。将车马推下驿道,站在道路两旁看着。

    潞州原本供应并州粮草,无奈年前下了一场雪,最后一批粮草耽搁了。待雪融化之后,召集当地青壮,许以丰厚工钱,派官兵押送粮草北上,不想正好碰到皇上北巡。这些出苦力的青壮,倒是自愿出工。去年年景不好,家里余粮不多。虽然天寒地冻,仗着有一把力气,出来赚点零花钱又能为家里省一些口粮。

    李隆基的马车路过之时,看到驿道两旁民众衣衫褴褛,一个农夫肩膀上的衣服破了露出里面的白肉,双手通红,显然冻伤了。弄清楚事情原委之后,李隆基哀叹道,“大唐盛世,好一个大唐盛世。眼前这些百姓,过着什么日子?传朕旨意,免潞州五年赋税。”

    闹了这一出,都知道皇帝不高兴。将士前进的速度竟然加快了许多,不几日到达太原府。

    并州是一座雄城,城墙只比长安城低一丈,一条汾河将太原城一分为二,护城河和汾河连在一起,整个并州倒似水上的两座岛。并州亦是大唐的龙兴之地,唐朝开国皇帝李渊起兵前,曾任并州大总管。作为中原北方的屏障,历代李唐君王都重视并州城的修建。

    并州刺史韦凑率太原官员在城门外迎接,城门设了禁令,百姓不得出入。百姓听说皇上要来,涌在城门口处看热闹。三千禁军随同李隆基进城,凉山团和一万金吾卫驻扎城外。

    郭礼陪着李隆基在并州凭吊先帝圣迹,视察晋阳宫阙,玄宗亲笔撰写了称颂先帝太原举兵、创立煌煌伟业的《起义堂颂》。

    “郭少卿看这篇《起义堂颂》如何?”李隆基写完之后,询问郭礼的意见。郭礼有点懵。整个诗文洋洋洒洒,开篇直叙李唐起兵顺应天意,造反有理,中间辞藻华丽,叙述治理并州有功,结尾将并州改为太原府,升至为北都。如今皇帝问起,郭礼只好老实答道:“皇上这篇锦绣文章,乃是并州百姓之福祉。”

    其实郭礼说了一句废话。李隆基升并州为太原府,定为北都,百姓从中当然能得到好处。政策倾斜,资金支持,太原府发展更快。

    “依郭卿之才,做卫尉寺少卿有些委屈了。”

    听皇帝的意思要给郭礼升官?

    “谢陛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