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杜慎耸肩道:“看来杜铁匠烧制这些鹅卵石的时候,没有全部处理好,这块石头受热不均匀,里面的杂质没有少化。” 说着,杜慎又拿了个扫把过来,将其放入水缸开始搅拌。 边搅拌他便道:“你用手捏太麻烦,而且不安全,退后,让为师来。” 张灏乖乖站在一旁,一边思索着刚刚自家师尊的教导,一边看着水缸里的变化。 随着杜慎的搅拌,水缸里的粉浆变得更加浑浊,等他将扫把从水缸里提出来的时候,扫把的末尾夹上了许多小石子。 这些石子大部分都是鹅卵石里的杂质,既不是硫酸钙也不是别的东西,必须要弄出来,不然的话做粉笔的时候还得一个个挑出来。 张灏见杜慎不再关注水缸,便乖巧的走过来给自家师尊捏肩。 还是师尊好,言传身教不说,还讲的这么仔细,不像老爹,就知道打自己。 呸…老东西… …… 紫禁城,太和殿内。 早朝已经进行了一会儿。 弘治皇帝端坐在大殿之上,身旁两侧有太监侍奉,他面容宽厚,看起来并不显得威严,反而极为亲和。 在历史上,弘治皇帝是个守国的皇帝,他以仁治国,减赋税,励精图治,稳固了大明的经济和军力,后世对他的评价也非常高。 此时,这位仁和的弘治皇帝,神色却极为疲惫。 无他,今年各地恶报不断,南方洪灾多起,流民数十万,北方也长期大旱,若不是前几日下了场暴雨,说不定现在北方也要上演一场人间惨剧。 这还不是最麻烦的,早朝未开之时,英国公张懋便将关于鞑靼蛮子的密报连同那份奏折都交到了他的手中。 先是暴怒于鞑靼蛮子秋进,待看过了奏折后,惊于那名叫杜慎的年轻人,竟然能想出如此良计,让他不禁想要去见一见这名大才。 可一想到奏折中说到,那杜慎的计策,竟要封鞑靼小王子达延汗的七个儿子为鞑靼王,弘治皇帝便头疼了起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