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就在他延续上一场风格带货时,评论区突然冒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什么垃圾产品,老贾选品的眼光也不咋地啊~” “都被人家官方实锤了,宣传得跟航母似的,结果是舶来品。老贾收手吧,否则欠债会越欠越多~” “一家靠营销起家的网红企业,弄了句‘are u ok’就火爆全网,把老板营销成明星,能有什么技术含量.” “老贾完了,一个被小米包养的主播,能有什么立场,肯定无脑吹小米啊~” 随着直播间在线人数进一步攀升,这些“不速之客”开始挑起评论区的纷争。 这一下,直播间里的米粉们不乐意了: “哪冒出来的耗子屎,滚出去!” “好不容易村里出了两个真正的大学生,怎么就不允许了?” “产品好凭什么不让吹?进来找骂是不是” 白天的骂战,突然蔓延进了老贾的直播间。 这一幕,贾跃亭看在眼里,不禁微微皱眉,甚至第一时间停止了带货。 白天网上发酵的舆论,他很清楚——背后是两家公司在舆论层面的博弈。 究其根源,基于两者不同的企业文化,双方的粉丝在被吸引的过程中,就自发带有排斥属性。 当技术讨论被上升到价值观层面,双方极化对立的撕裂感便会持续加剧,而这又会巩固原本就存在的圈层化和归属感等站队倾向。 只要网上的水军和 KOL稍微用一些极端化言论煽风点火,再经过各平台算法推荐精准投送、推波助澜,就会造成更严重的粉丝对立,最终形成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漩涡。 科技有的时候能给人带来便利,也能成为某些行为的帮凶。 虽说他代理的是小米的产品,面对的基本都是小米的消费者,影响不大。 但贾跃亭心里清楚如果不马上干预,会直接影响到他接下来带货的销量。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他决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下一刻,他立刻让运营人员执行禁言、拉黑的丝滑连招,杀伐果决。 瞬间,数百名用户被“斩立决”! 随后,贾跃亭对着镜头解释:“.有些事情要吵,请到外面去吵,我管不着。 这一场是小米专场,别的牌子粉丝来这里抹黑捣乱的——不管你是友商、眼红老贾的同行,还是带着任务的水军,或者单纯发泄情绪的神经病,但在我的直播间,那就不好意思了!” 说到这,贾跃亭叹了口气:“正好借着这个事,给大家聊点好玩的” 随后,他讲起了之前创业时碰到的类似友商攻击案例,甚至还通过一则颇具寓言色彩的小故事,让大家更能理解背后蕴含的残酷商业现实。 “.所以大家能理解,为什么刚才会发生那一幕了吧? 有的人是坏,有的人是蠢,而最可怕的是那种又蠢又坏的人——认知被误导而不自知,还自以为是正义化身的‘网络判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