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些行为严重违背了青苗法的初衷,不仅没帮百姓减轻负担,反而加剧了他们的困境。 偏偏造成这种局面的地方官吏又是新党得力干将,重责又担心打击其他人的积极性,只能不痛不痒地处置。 封稷感到机会来了,扑通跪下,声泪俱下道:“臣恳请官家下旨取缔青苗法,恢复祖制,用常平仓法造福黎民百姓,避免青苗法害民之弊端。” 赵煦仍保持平静,静静聆听倾诉。 官家心思松动了? 旧党官员当机立断,火力全开。 “常平仓法亦能造福百姓,青苗法与民争利,落得千古骂名,此乃舍文轩而取敝舆,实为不智。” “王介甫时,青苗法就落下民怨载道,如今又要让百姓承受其恶······官家,大宋江山社稷禁不起这般折腾了······” “······” 呵呵! 赵煦早料到旧党有此举措。 说实话,常平仓法百分之百是仁政,它是朝廷特设的一杆天平。 丰收时,朝廷出钱稳定市价收购,防止谷贱伤农;灾年时,朝廷以低价卖粮,不让百姓饿肚子。 这一举措从哪一点上说,都没半点的害处,但政策的良好初衷被底下的官员给败坏了。 私吞点仓中粮,还算有良知的官员。 更有甚者,官商勾结,把仓中粮拿出来,在灾年时以屯积、提价等手段卖出,发国难财。 对农民来说,口粮都成了问题,种子自然不会剩下。 春种时怎么办? 只有向富户借高利贷一条路。 高利贷历来就与黑社会挂钩,后世文明社会都存在这种问题,在落后的大宋,掉进火坑的百姓不是卖儿卖女,就是倾家荡产。 久而久之,土地兼并就形成了。 富户越来越富,穷人一无所有,或沦为佃户,或变成奴隶。 而那些富户财主们,通常都在衙门有关系,要么族内有人科举做官,要么把田产挂名到庙宇上,不交租,不纳粮,不服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