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采取简单粗暴的裁军手段,而是将一部分军队巧妙地转化到其他行业中,为大宋建设贡献力量。 ······ “官家,祖宗以来,未尝杀士大夫,臣等不欲自官家开始破例,请官家收回成命。” 整顿禁军案中,牵扯了好多官员,其中御史中丞封稷,不幸卷入其中,终被贬谪至地方。 其余官员罚俸的罚俸,降职的降职,流放的流放,抄家的抄家,那些首恶武官,甚至被判死罪。 李勇和苍羽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震慑宵小之辈,然而因为是文官,文官便纷纷上书,为其开脱。 一句话,大宋不杀士大夫。 赵煦面无表情,端坐龙椅静观文官的慷慨陈词。 “有宋以来,便有祖训,对士大夫向来宽宥,从未有杀戮之举,如今破此先例,实乃对太祖、太宗大不敬。” “轻启杀戮士大夫之端,乃乱国之举,请官家三思。” “臣请李、苍二人刺面配远恶之处,以示惩戒。” “如此,不如杀之!” “何故?” “士可杀,不可辱!” “······” 良久,赵煦示意安静。 他当然清楚这些文官心里的小九九。 他们担心,一旦皇帝开了杀士大夫的先例,哪天皇帝手滑了,他们也会成为倒霉蛋。 所谓的“不杀士大夫”,不过是文官们为了自保,弄出来的潜规则罢了。 “张元和吴昊也是士大夫,按诸卿的说法,他二人也罪不至死咯?” 这两个名字,早已成为大宋文人中败类的代名词。 他们投奔西夏辅佐李元昊,好水川一战,正是这二人谋划,宋军才会惨败。 赵煦话一出口,一众吵嚷的文官顿时哑言。 “都说祖制不杀士大夫,杀了就是对太祖、太宗大不敬,那朕今日倒要问问诸位,该不该为这些士大夫抱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