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原理就是增加腹腔的压力使膈肌上抬,增加胸腔的压力,从而排出气道中的异物。 至于他们口中所说的口诀,不过是上辈子学这种急救法时,养成的习惯。 “苏威、苏威,你怎么了?” 夫子急匆匆进来,目光直接锁定在苏威身上。 见苏威安然无恙地坐着,他不禁露出了疑惑的神色。 “夫子,刚刚苏威被枣核噎住了,是初六救了他······” 孩子们依旧沉浸在刚才的场景中,兴奋未淡反浓。 见夫子疑惑,便开始七嘴八舌阐述。 初六施展急救的情景,便被孩子们描述成医学界的绝唱。 夫子总算听明白了,却对初六会这种闻所未闻的急救方法产生疑惑。 “初六,你这救人之法,实乃罕见,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救人的?” 初六早有腹稿,夫子一问,他张口就说。 “夫子,学生愚钝,怎会想出这种妙法?这是村中先辈摸索出的急救经验,名字叫剪刀、石头、布,祖祖辈辈口传而来。学生也只掌握了个皮毛······” 乡野之间竟也藏龙卧虎? 夫子暗叹一声,忍不住问道:“此法真能救人?” 说罢又觉得说了句废话,枣核就在地上,苏威安然无恙便是最好的证明。 “初六,你能再演示一遍吗?” 夫子清楚,这种急救方法是祖传秘法,一般都是传男不传女,外人休想染指。 他这么说,就是希望初六能将此法公开。能把急救法传出去,也算是造福大炎百姓了。 “好啊!” 初六现场教学。 第一次当老师,他一点也不怵。 拉过苏威,卷起他上衣,露出肚脐。 孩子们顿时哄笑。 “严肃点,这是教学,不是戏法。” 夫子喝了一声,孩子们安静下来。 初六两指并拢,放在苏威肚脐以上位置道:“这步叫剪刀,主要是准确寻找位置,也就是肚脐上方两指处。” 然后,初六右手握拳,放在刚刚位置道:“这步叫石头,拳头放在这儿,为下一步挤压做准备。” 最后把左手掌包住拳头道:“这是最后一步,叫布。接下来就是有节奏快速向后上方挤压,直到把异物咳出······” 哎! 其他人用剪刀、石头、布猜拳,初六却用于救人。 这就是做人的差距。 夫子暗叹一声,然后道:“上半天最后一节课不上了,专门学习这种急救方法,谁都不许偷懒,学不会不准回家吃饭······” 孩子们兴致盎然,眼中闪烁出兴奋的光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