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夜深人静时,她睡不着觉,点油灯打开箱子,拿出存钱罐,将钱倒在桌子上,分成两堆。 一堆是四锭十两的银子,一堆是其他钱。 其他钱里面有碎银子,还有些铜钱。 碎银子差不多二十两,还是这十几年只花铜钱,不花银子攒起来的。 铜钱更好数,用绳子串起来,一串一贯,一共七贯,还有些散钱。 其中两贯是卖豆腐赚来的钱,王翠翠最近才串起来。 按理说,卖一个冬天豆腐,赚两贯多铜钱,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就是高收入。 但孙子足不出户,一个冬天就赚来四十两银子。 他们一家人一辈子都存不下这么多钱。 “当家的,送初六上学算是送对了,有学问的人赚钱就是快,等麦穗七岁了,也让他去读书。” 王翠翠的目光落在四锭银子上,嘴却没闲着,“麦穗算是初六给开蒙了,等到了七岁,会认识好多字······” 谢根生也很欣慰。 在他的认知中,孙子读书最终的好处就是考取个功名,然后给家里免徭役,免税赋。 至于当官,他根本就没想过。 谢家几代平民,就没有做官的命。 本想十几年后,孙子考个秀才,家里跟着沾光。 谁知孙子刚读了半年书,不但学会了做豆腐,还写书稿赚了四十两。 听说后续还有。 王翠翠越说越高兴,喋喋不休开始算账。 “这个冬天卖豆腐赚来两贯多,一年下来也有十几二十贯。初六一个冬天写书稿赚四十两,一年下来少说也有几百两······哎呀,当家的,咱们发财了······” “你这个憨婆娘,钱是算出来的吗?” 听着也很兴奋,但谢根生必须给老婆泼冷水,不然家庭收入到不了她的预期,一个字儿都别想多花。 “开春就要侍弄地了,哪有时间做豆腐?还有,开春初六就去读书了,哪有闲时间写书稿?赶紧睡觉,梦里啥都有······” 王翠翠想想也是。 做豆腐特别废人力,尽管有了定光仙帮忙,但这事最少也得两个大人干,还得一个大人走村串户去卖豆腐。 他家就四个大人,顾庄稼就顾不上营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