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三场考试只间隔了一天就发案,宣邑县三百一十四名考生,如今只剩下三十六个。 谢书贤和苏彪的名字赫然在列。 只不过这次名次有了变化,谢书贤第一,苏彪第二。 赵绍仍稳定在十一名,金睿泽二十六名,秦时启搭上了末班车。 金睿泽再也没有了当初的嚣张,见到初六就跟老鼠见了猫一样躲开。 污卷似乎成为他的心病,每场考试他都会下意识去避免,但每一次都会污卷。 这次考试,他慎之又慎,结果卷子又掉在地上。 幸亏没正面朝下,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金睿泽自然不信是初六诅咒所致,但次次如此,难免会对初六产生恐惧和怨恨。 第四场考试,也叫“末覆”。 末覆不太看重成绩,只出一道四书题,一般不会有考生落选,除非那种自寻死路的极品。 所以说,这三十六名考生,不出意外都能通过县试。 但考生都会认真作答,他们不会丢掉读书人做学问的严谨精神。 这场考试在同一时间收卷,结束后知县会邀请考生,在县衙共进晚宴,以示慰劳,称为“终场酒”。 ······ 县衙大厅内,三十六名考生喝着茶水,随意交谈着,脸上都浮现出轻松的笑意。 初六和苏彪岁数最小,两人坐在角落处的席桌上,悄声聊天。 “两位小兄弟,咱们有缘相识一场,这么长时间了,还没有好好聊过几句·······来,喝水······” 秦时启自来熟,见人就搭话混个脸熟,看到初六二人,上来就给他们加满茶碗。 “多谢秦叔叔!” “小兄弟,这么叫可就乱了辈分。” 秦时启笑嘻嘻道,“无需这般拘礼,以后咱们兄弟相称,才显得亲近。” 听到动静,又过来几人搭话。 初六和苏彪接连三场,都霸占发案榜前两位,他们早已如雷贯耳,心生结交之意。 此二人以后说不定会成为进士,这就是人脉,早联络,先得利。 当然,有这样想法考生已经不是小孩子了。 二人学着大人的样子拱手施礼,问一句就答一句,不问绝不插话,笑眯眯看着别人指点江山,还一本正经敷衍。 “对!对!对!” “是!是!是!” 活脱脱两个小迷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