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初六并不是想做一个完美的人,但现在他毕竟才十岁,不想早早融入成年人的世界。 既然他有了超乎年龄的影响力,就应该回馈养育他的这片土地。 初六呼吁在青石村建村学,让知识在这里生根发芽,给更多的孩子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他进城向知县表达感激之情,同时提出修建村学的愿望。 陈良斌当即慷慨答应,不仅赠予青石村五亩官田做校址,更是派遣师爷亲自下村落实。 初六满是感激,特意写了篇文章,颂扬知县重视教育,人格高洁。 这篇文章在宣邑县传为佳话,激励着无数农家子弟对读书的渴望与向往。 青石村村民在里正率领下,不辞劳苦修建村学。 他们也希望自己孩子能读书,光耀门楣。 ······ 八月初,初六和苏彪结伴去州学,顺道去县城辞行。 先向知县辞行,又去县学向周墨、文澜沧等人辞行,然后去州学。 好苗子离开县学,文澜沧一点都不惋惜。 今年师徒四人共同考中秀才,三年后的乡试再度相聚,希望桂榜再传佳话。 到了州学门房,递上入学文书。 门子很热情,指给他俩报名的地方。 二人到报道处,是一个中年夫子接待。 当他看到是谢书贤和苏彪,赶紧给办了手续,然后亲自领着二人去宿舍。 他俩的宿舍是祭酒专门安排,一间屋内只有初六和苏彪两个人。 初六很满意住所。 院试结束,他们来过州学,这儿离悦兮一家的住处很近。 看来是悦兮爹打招呼了。 他虽没有细问悦兮家的情况,但身份高贵是跑不了。 ······ “来了,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