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倘若你有幸进了翰林院,成为待诏,皇帝让你拟诏书,你却写成一坨屎······皇帝会怎么想? 所以说,这第二场的表判,也得认认真真考。 当然,如果说第二场只考文体,那你也错了。 得有丰富的律法和历史知识做保障。 如果题目是让你替某个皇帝拟一道诰,某年某月封某官员为一品大员。 这时候就要考你的历史知识了。 皇帝是哪个朝代的?这个官员由于什么原因被封?这一事件前后还发生了什么事······ 不知道的人只能编。 这就和答一道历史简答题,没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是一样的。 就算格式正确又能怎么样。 再比如,没有律法知识储备,让你写一个案件的判,你来个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不淘汰昏官苗子淘汰谁? 这些东西对初六来说就太简单了。 酝酿好之后,下笔如神。 第二天就将题目都答完,誊写在答题纸上。 乡试不能提前交卷,必须等终场锣声响起,才能交卷出场。 初六将一切都收拾好,把考试的桌椅换成床板模式。 睡睡觉,打打拳。 巡考见到都惊讶了,这孩子,在考棚内玩得不亦乐乎。 心怎么这么大呢? ······ “师父,你不舒服么?” 文澜沧脸色煞白,走路脚步虚浮。 初六见到,忙跑过去,扶着过来。 “倒大霉了,不知什么原因,第二日就拉肚子······” 豆苗忙过来扶住文澜沧。 不管家中经济状况如何,乡试总会有亲人陪伴,就是担心意外情况发生。 曾经就有考生有病不下火线,死在考棚内。 有个亲人,总会多个主意。 万不得已,劝他放弃考试。 只要有命,三年后还可以考。 如果······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