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朝为田舍郎 第97章 会试结束-《从农家子到状元郎》


    第(2/3)页

    答:今年父亲四十五岁,儿子十五岁。

    这题列方程轻松搞定。

    初六觉得苏彪、师父等人都能做对,在县学他就教过这种题的解法。

    第二场考试结束后,初六跟苏彪悄悄说,不要说今天考题刷到过。

    如果有心怀鬼胎的人去告泄题,他们岂不冤枉。

    ······

    第三场考策论。

    第一题是个长题。

    “今之世,内有民生之困,外有列强之逼。当如何破此困境,以实现民族之振兴,国家之富强?”

    此题透露出,皇帝有变法的想法。

    但考生若直接说国家面临内忧外患,变法强国势在必行,昔日商鞅变法,秦称雄于六国······这样答题很有可能落榜。

    答这题前要认清时局。

    大炎朝一直遵循太祖法令,革新之事在朝堂上打过口水仗,却从未以法令形式颁布。

    也就是说,变法还在酝酿当中,得不到百官认同。

    此刻若明目张胆写出变法强国,考官很有可能给文章低分。

    你想想,考官中若是革新派多,朝廷早开始变法了。

    所以,这个题就得写得若即若离,让不论是有革新思想,还是守旧思想的考官都挑不出毛病。

    当然少不了高大上的口号和彩虹马屁。

    接下来的题目都普通,不外乎水利与农业,教育与人才选拔,边贸与稳定等问题。

    初六加进去些后世观点,严谨鲜明,朴实庄重,却又不失灵活。

    会试结束,考生们不再为考试烦心,心境却是两重天。

    有些人意气风发,有些人暗自蹉跎。

    同样是春风拂面,吹在面上却尽显盛衰百态。

    “书贤、苏彪!”

    听到呼喊声,初六等人不约而同转身,见是文澜沧和杨绍二人。

    初六和苏彪忙过去见礼,眼中闪烁着久别重逢的喜悦。

    前两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未曾相遇。

    这场结束心绪放松,多耽误了点时间,不想等到他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