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先是凤姐在一旁搓薛宝钗一块去,薛宝钗也不知道是因为贾元春赏赐得太明显羞的,还是从王夫人那边听到了什么音,反正她委婉的拒绝了。而贾母一改慈和好说话的做派,几乎是以命令的语气对薛宝钗说:“你也去,连你母亲也。长天老日的,在家里也是睡觉。”一个未出阁的女孩子要是让人说呆在家里成天睡觉,这么个懒惰的名声要是传出去了,能有什么好?薛宝钗能说什么,只能应承了下来,贾母貌似还是不放心,生怕母女俩再搞出什么托词来,专门派人郑重其事的去请了薛姨妈,还让人顺路把此事告知王夫人,坐实了薛姨妈和薛宝钗母女俩不想去都不行的事实。 这个阶段属于荣宁二府最最鼎盛的时期,这么个大家族浩浩荡荡的出门的声势自不必提,就说贾母领着经常服侍在身边的一干小辈以及薛姨妈和薛宝钗刚进清虚观不久,一点预示都没有,张道士就冷不防蹦出来给贾宝玉做媒了。 先说说这个张道士的身份,当年,荣国公请张道士替他烧香拜佛,是他修道的替身,被先皇御口亲呼的“大幻仙人”,如今现掌“道录司”印,当今封他为“终了真人”。“道录司”便是掌管道教事务的最高机构,张道士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宗教管理局的最高领导,连省部级这般的高级官员都得尊称他为“活神仙”。 不少人会觉得这位张道士是贾元春,或者说是王夫人直接买通了,接续端午节节礼事件的二进攻,为的就是来试探贾母的态度。究竟是不是,咱们可以往下慢慢看。 张道士说:“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说。” 看看他口中的这位小姐,十五岁、好模样、聪慧、门第相当,除非他说的这个人是从来都没有在剧情中提到过的其他贵女,不然妥妥的就是薛宝钗。另外,贾宝玉婚事如此重大严肃的事情,张道士这个级别,这个威望,这种社会地位的人要是没有人事先授意,他怎么敢就这么没头没脑的提出来呢? 贾母的态度也很微妙,她的说辞是:“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再定罢。你可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很多人会认为张道士在帮王夫人试探的原因多半出自这里,因为贾母有用和尚来压道士的嫌疑。可事实上,红楼并不是个佛道分明的小世界,赖头和尚与跛足道人还不是一僧一道结伴满世界溜达,也没见俩人之间有什么互相较劲倾轧的苗头。当然这点的说服力并不强,可以先放一放,接着往下研究。 贾母先用“不该早娶”的说法恰当的挡了这次的提亲,让人辨无可辨。可她偏偏还让张道士继续帮忙打听,并且驳斥之前他对那位小姐的定位,重点是不介意对方家里穷,虽说薛家此时已经外强中干了,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不济也不符合穷人的标准。关键是最后“模样性格难得好的”,贾母心中还能有越过林黛玉的女孩子吗?何况她因为年纪小,正合适“不该早娶”的贾宝玉。当然,也有考据党表示林黛玉身为曾经的巡盐御史的女儿根本不可能穷,这点几乎是被普遍认可的,可贾母能承认贾家侵吞了孤女的家当吗?所以林黛玉对外的形象只可以是无依无靠,一草一纸都得靠着贾家的小可怜。 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现场画面有多尴尬,薛姨妈和薛宝钗就跟在贾母身边,耳光迎面袭来,躲都没处躲去。薛大傻再混蛋,对于母亲和妹妹还是相当看重的,即便还没发生,想想当时二位至亲的处境,就觉得窒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