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箜篌-《山村小仙农》
第(2/3)页
“相传埙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狩猎工具。古时候,人们常常用绳子系上一个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击打鸟兽。有的球体中间是空的,抡起来一兜风能发出声音。后来人们觉得挺好玩,就拿来吹,于是,这种石流星就慢慢的演变成了埙!”
“埙是闭口吹奏乐器,属于“八音”中的“土”。埙的形状有:管状、橄榄状、鱼形、圆锥形等几种。其顶端皆有吹孔,音孔一至六孔不等。按质料可分陶、石、骨、玉等四种,以陶埙最为多见,收藏于都江堰文庙!”
“埙的演奏,体现着华夏传统文化在发展中的作用。它的音色幽深、哀婉,音质很独特。也正是这种特殊音色,埙就赋予了一种神圣、典雅的精神气质。埙所发出的乐音,能代表典雅高贵的情绪和雍容的气度,历朝历代圣人们是很钟爱这种乐器的!”
“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们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比较大。华夏文化其实就是农耕文化,追求的是“天人合一”,不与自然相对立。所以当代国人的“竞争”心态当属是舶来品,民众的内心深处还是强烈地渴望回归和平与安逸。埙的声音纯净就像天籁,朴实无华,听起来给人以心灵的释放和情感的寄托!”
“贾平凹的《废都》里,夜晚城墙头上,会传来一段沉缓悠长的音乐,呜呜如夜风临窗。一个叫庄之蝶的人说:“你闭,上眼慢慢体会这意境,就会觉得犹如置身于洪荒之中,……见了颗露珠沿着枝条慢慢滑动,这便是埙声!”
“世上乐器大多唱娱乐,演奏华丽的东西,埙不张扬,也不华丽,发的是土声,地气,如同在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有人锋芒毕露,有人独处静思!”
“相传古代制埙人在秋天取土,调合成泥,但根据现在的气候,这个时间要再冷点,这个时候的土地没有生灵了,是净土,吹出来的声音,要更加明净,空灵!”
“古人在《考工记》里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与人工釉色不同,自然的泥土,在窑变中的幻化,可能性很大。
有惊喜的颜色,如天空落幕后放松的蓝,如深山清泉的灰白,水月白,也有笨拙,像沉稳的松绿、草绿、灰绿。
有的颜色则是比较普通,像石头灰蒙蒙的色彩,像冬天的不惊艳,不同华丽的东西总是容易抓人眼球,沉静的色彩总要经过岁月才能欣赏!”
“听着幽远的埙声,能让人的欲望芜杂也随之褪去,生活是喧嚣浮华也落去,心沉静下来,安享当下!”
“据我所知,在华夏古代宫廷中,埙分为颂埙和雅埙。所谓雅埙,指体积大“大如鹅卵,谓之雅埙”,在雅乐中应用,所谓颂埙,指体积小“小者如鸡子,谓之颂埙”陶埙、雅乐之外的其他宫廷音乐中应用,青牛哥做的这就属于雅埙了!”
“青牛哥,你陶埙上雕刻的闲云野鹤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实在是太漂亮了,快把它上架小黄车吧!”
“青牛哥,我也想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