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唇枪舌战-《小人物的医化三十年》


    第(2/3)页

    “刘厂长你最清楚,吡咯设备产业化放大设计中,多亏你的支持,多少次,苏老师与邵厂长持的是冷嘲热讽的反对态度。

    是的,我的态度是不好,他是领导没错,可是,我在高校学术交流成技术泄密,他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又是什么性质,不能当官的与当兵的两条标准吧?

    对于苏老师的产品决策水平,我十分尊重,环己甲酸、吡咯等两个市场前程很好的产品,都是他向我们厂推荐的。他做好他的决策,我做好我的技术,也是捧了他的场,这不就得了,反反复复地盯着我不放,要与我为难,我不清楚是什么意思。”

    王近水确实想不通,自个做好产品技术对他们有百利而无一害,可事情的发展往往是走向另一面。一次是偶然,多次的话,必事出有因了。

    (本章完)

    第225章  唇枪舌战

    细想一下,讲座确实有导致企业吡咯技术泄密的可能。可我们只是一个小企业,会有这么多企业紧盯着我们的产品吗?头可断,血可流,脸不可丢,为没有发生的事而写检讨,门都没有。王近‘之牛脾气上来,该上班的上班,该干活的干活,没理这回事。

    二个星期了,平安无事。车间吡咯生产正常,作为工艺员这段时间相对较空,所以,多到阅览室走一走,看一看化工杂志。

    这杂志上有篇《关于吡咯的产业化放大研究》的文章,难道吡咯还另有人在作产业化研究,这个得好好看一看,借鉴一下。王近之翻开一看,作者苏**,邵建军等。原来是我搞的技术,以他们的名义发表呀,这是职务技术,领导是主负责人,有权发表,虽说产品原始技术来自苏老师,可产业化的细节是我一滴汗一谪血地给搞出来的,受尽冷嘲热讽,与情与理,得给我署个名吧?王近之暗暗记下了杂志的名称与内容。

    到十一月底汇日了,卲厂长对技术工作作了总结,说了一些常规性项目进展后,卲厂长话题一转,在会上发言道:“今年,环己甲酸与吡咯的产业化都十分成功,有一句话,叫做居安思危,产品效益好时,更要防止技术泄密,我们的技术被人家抄底了,企业还有前途吗?

    我们厂的某些技术人员有着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缺少这么种保密意识,在不该发表技术意见的场合上泄露了工厂的产业化信息,无意中培养了竞争对手。

    今天,是我们技术线的内部会议,作为技术负责人,我有这个义务管好工厂的技术,王近之同志好大喜功,在浙工大的校庆时,没经领导同意,善自作主,把吡咯工业化技术通过谈座的形式向老师与学生们公开,在今天的会议上,我不得不予以点名批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