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唇枪舌战-《小人物的医化三十年》
第(3/3)页
在会议上公开点名,这让王近之的脸往哪里搁?王近之有些发火了,口不择言地站起来抗声回答着说:“是的,我在校庆讲座过程中是向老师与学生们透露了一些与吡咯有关的生产技术,我认为这是正常的学术交流,如工厂领导认为个人有责任,在这里我向大家作个检讨。
可是,我想向在座的各位请教一下,把吡咯生产技术在杂志上公开地发表,让全国搞化工的人都能看到,这个是否属于泄露了工厂的技术秘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是什么逻辑?”
一来二去的,王近之与邵厂长发生了邀烈的争炒,场面失去控制,惊动了同一层楼的刘厂长与马副厂长等。
“王近之,你先到我办公室里来一下。”刘厂长见状喊止了王近之,把他拉到了自个的办公室。
“先不说其它,你们俩个他是领导还是你是领导,在公开场合上这么顶撞,你先检查一下自个的态度。”刘厂长双眼盯着王近之,直到他低下了头。
“刘厂长你最清楚,吡咯设备产业化放大设计中,多亏你的支持,多少次,苏老师与邵厂长持的是冷嘲热讽的反对态度。
是的,我的态度是不好,他是领导没错,可是,我在高校学术交流成技术泄密,他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又是什么性质,不能当官的与当兵的两条标准吧?
对于苏老师的产品决策水平,我十分尊重,环己甲酸、吡咯等两个市场前程很好的产品,都是他向我们厂推荐的。他做好他的决策,我做好我的技术,也是捧了他的场,这不就得了,反反复复地盯着我不放,要与我为难,我不清楚是什么意思。”
王近水确实想不通,自个做好产品技术对他们有百利而无一害,可事情的发展往往是走向另一面。一次是偶然,多次的话,必事出有因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