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单酯酸酯-《小人物的医化三十年》


    第(3/3)页

    尽信书不如无书,专利报道涵盖的溶剂与碱的范围太广,不具有什么参考价值,王近之想起轻旋时曾做过的草酸单酯,用的是双酯在乙醇水溶剂里用碳酸钠回流选择性水解的,不妨试一试。

    试验结果根本不水解,是碱性太弱了吗?那么用氢氧化钠再试一次,结果,双酯,单酯酸,双酸的比例接近1:1:1,调节温度与碱比例,结果并无明显好转,单酯酸的比例不能明显提高。

    “碱与主料等摩尔,把溶剂列出一张序列表一种一种地试过去,能与水互溶的常见中性溶剂也就丙酮,二氧六环,独甲醚,低级醇及偶极非质子溶剂,我们挨个排好队试过去,我就不信找不到合适的溶剂与控制条件了。”课题组技术分析会上,熊伟安咬牙切齿地发誓。

    很快,一个月过去了,占板观察,在所有溶剂体系中,结果大同小异,唯一的进展就是发现在大部分条件下,原料双酯很容易被去除掉,只剩下单酯酸与双酸。

    这中间体看起来结构简单,实际上合成难度还不低,有点儿挑战性。王近之提起了兴致。

    说不定是我们碱选择的失误,水解水解,总得要有水,也许在甲醇钠体系里,让双酯与甲醇钠相互交换,生成单酯酸钠沉淀,这样的话较难进一步往下水解,单酯酸的比例就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了。突破水解不需水的屏障,合成上可能就是坦途。

    熊伟安与潘满建根据这个思路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果然,单酯酸的比例一下子提到百分之七十多,经过钠盐在甲醇中结晶,水溶后酸化再过滤,得到了百分之九十七纯度的单酯酸,经过重结晶,得到纯度大于99.5%,双酯与双酸两种杂质低于百分之零点二的单酯酸中间体。

    这一步反应虽然突破了,可时间整整用了一个半月。第二步的氨基甘油与酯交换倒比较简单,与碘海醇的酯交换极类似,只用了两天就完成了,加氢把硝基转化成氨基也轻车熟路,第一批转化率就接近百分之一百。

    接下来是制备单酯酰氯,酰氯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把酸与氯化亚砜在回流条件下反应,如活性不够,加催化剂,可是,奇怪的是,这个酰氯化反应却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在氯化亚砜中回流,中控检测,转化率达到六十多一点就不再反应,过程除了原料,并没有检出其它副产物,这个从理论上无法解释。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