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朝廷的喜报到了迁南,官员们无不惊诧,迁南省稀里糊涂地就出了个六元及第的状元,还有一个探花? 朝廷还下旨,要修建六元及第状元牌坊,以显其才华,以励后学。 只是费用需迁南自行筹集。 知府喜不自禁。 这可是百年一遇的大喜讯。 被南方士子垄断了几十年的殿试前三,如今状元、探花都归属迁南,他的名望定会骤增。 他即刻发公文至青州,夸赞了知州一番,叮嘱让青州做好宣传工作,还咬着牙拨出了修建款项。 青州知州自然是心花怒放,他将公文转发到宣邑县,内容如旧,只是拨款少了一半。 从上到下皆是政绩,各级衙门都干劲十足。 尤其宣邑县知县陈良斌最为忙碌,也最为高兴。 宣邑县今科有四人金榜题名,其中一个是状元,一个是探花。 此等盛事出现,他的声望大幅提升,每每提及陈知县,就会不自觉地与史上第一个六元及第联系起来。 “我先前真是英明啊!” 陈良斌夸了一句自己,当即派工房经承带人前往青石村选址,尽快将牌坊落实下来。 一定要修得宏伟磅礴、豪华阔气。 预算不足,就发动商户、士绅自行筹集。 还派人在驿站打探消息,一旦听闻谢书贤返回的消息,立刻禀报。 青石村谢氏一族颇为振奋,族长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说要重新修缮谢氏祠堂。 谢氏一族终于出了个文状元,得让祖宗庇佑后代子孙,使书香代代相传。 谢家更是热闹非凡。 天天有人前来送礼,赶都赶不走。 给十五、叶子、菜心说媒的人把门槛都踏破了,谢根生都说等状元孙子回来再议。 至于那些稍微透露要给谢书贤说亲的媒婆,谢根生眼睛一瞪,一副她们配不上的神情。 媒婆也清楚谢书贤如今的身份,识趣地顾左右而言他,不再自讨没趣。 ······ 本欲低调行事,怎奈实力不许。 谢书贤和苏彪刚临近县城,就被探子盯上,待到城门口,只见仪仗队正在静候。 知县陈良斌,率领一众官吏及士绅名流,亲自出城相迎。 于是,谢书贤和苏彪再度披红挂绿,骑上骏马,绕城巡游一圈。 随后便是设宴款待。 陈良斌亲自作陪,热闹了整整一夜。 第(1/3)页